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,叶绿素荧光产生在光反应阶段,主要与吸收光能的转换效率有关。叶绿素荧光仪是目前研究光合作用光反应常用的工具之一,可以测量叶绿素荧光,用于研究光合作用能量转换。《叶绿素荧光与光合作用能量转换-叶绿素荧光仪入门指南》第一版由PAM荧光仪发明人Ulrich Schreiber教授于1997年编写。在后续的二十多年里得到广泛引用和参考。2020年5月,由德国WALZ应用科学家Gert Schansker 博士编写的第二版《叶绿素荧光与光合作用能量转换-叶绿素荧光仪入门指南》发布。
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版叶绿素荧光仪入门指南,304am永利集团科技于2020年5月26日成功举办了叶绿素荧光仪实验指南网络研讨会。近300位光合作用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应邀参会,与304am永利集团科技的技术专家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。
新版《叶绿素荧光与光合作用能量转换-叶绿素荧光仪入门指南》主要包含4个部分:光合机构与叶绿素荧光研究背景、PAM叶绿素荧光仪原理、不同类型叶绿素荧光仪的应用、18个实验设计的实践操作。
18个实验操作包含了荧光信号标度设置,测量光强度(Int.)、频率(Freq)、增益(Gain)的设置,饱和脉冲强度(Int.)、持续时间(Width)的选择,远红光(Int.)的作用等仪器设置的要求; Fo’计算方式,Fv/Fm测量等荧光信号的意义解释;强光/弱光,原位/离体,记忆/长期效应,叶绿体运动,状态转换等叶片状态相关的影响因素; PSI受体侧,Fo以下的Fv淬灭,叶片上下表面,阴生/阳生等叶片结构差异相关信息;光抑制,热胁迫等非生物胁迫的作用效果探究。最后,着重强调了野外实验无法回避的林木冠层内外差异、禾本科冠层差异及干旱胁迫等叶绿素荧光测量影响因素。
实验章节通过实验设计目的,实验时间安排,实验材料选择,预期结果分析与讨论的顺序呈现给读者。如果您手边有PAM荧光仪,您可以尝试完成《叶绿素荧光与光合作用能量转换-叶绿素荧光仪入门指南》内的所有实验。我们相信,从此以后,您将会对PAM叶绿素荧光仪有一个全新的认识。
如需本次叶绿素荧光仪实验指南网络研讨会资料,请识别以下二维码,提交资料索取,谢谢!